5月10日上午,由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在娄中国民协会员、省民协会员专家座谈会暨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在娄底市艺术馆举行。
与会专家围绕“充分挖掘娄底民间文艺资源,助力文化强市”展开了充分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生导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石潇纯教授,娄底日报社社长谭清华先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学院原院长彭逢澎教授,中国民协会员、资深梅山文化研究专家曾迪先生,娄底市文联组联部主任李飞兵先生,湖南民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远鹏教授,湖南省武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武术家袁铁军先生,有“山歌皇后”美誉的山歌文化传承人陈福云老师,民间文艺专家、音乐家李黾先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省级梅山文化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徐益教授,知名剪纸艺术家尹湘峰老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学院陶达黎老师,作家邹琼萍女士,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读研究生刘奕奕女士。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省级梅山文化研究基地和区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袁杰伟主持。与会专家还有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李魁、李晓容、曾有幸、王宗凡、彭桂文、晏志斌等。
石潇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梅山文化的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也拥有全国唯一的一个省级梅山文化研究基地,石教授表示,可以整合基地与市民协的资源,集中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出成果。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内的省级梅山文化研究基地藏书,也可以与市民协专家共享。可以考虑合作举办全国性的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共同组织相关的学术活动等。可以为专家们的著作举办学术研讨会。
彭逢澎教授提出,论文、著作一定要公开出版,资料室可以共享,2006年市民协曾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共同承办由北师大主办的梅山文化学术研讨会,有一定影响,协会要把这个影响力发挥好。要办学习型协会,学习调查方法和写作方法,做到学术严谨。曾迪老师认为,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应把研究重点放在梅山文化研究上来,梅山文化是根,民间文艺是枝叶,是花果。要正本清源、从源头找到研究的活水,坚决向伪文化说不。
谭清华认为,应该每年结集出版民间文艺的研究成果,可以以丛书号的形式,出版故事卷、剪纸卷、曲艺卷、对联卷、理论卷、梅山文化卷、山歌卷、武术卷等;不定期举办梅山文化大讲坛,请专家、学者对民协会员进行培训、做讲座;多向政府部门汇报、为政府提供可资购买的文化服务。要规范会员入会、会员服务和联络等工作,要有总结、表彰,给出了大成果的专家戴上大红花。
李黾认为,民协应与我市文旅战略紧密配合,主动、顺势而为,深入景区,提供高水平的专家服务,提升现有文旅产品的文化品位,助力我市文旅事业向前发展。要学会经营,把协会打造成一个有产业、有产品、有品牌、有活力和合力的文化组织。
陈远鹏结合自己十多年来创办《湖湘民俗文化》杂志的经历,介绍了民间团体如何搞活经营、搞活杂志的经验。
袁铁军介绍了武术进校园的经验,并希望协会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陈福云认为,协会可以多组织创作采风等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统一会服,设计会徽,创作会歌,让民间文艺之花开遍湘中大地。
尹湘峰介绍了自己的剪纸创作经历,提出了相应的请求支持事项。
陶达黎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经历。邹琼萍主任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表示将尽己之力,支持民间文艺的工作。
李飞兵对民协工作做了点评,对民协换届以来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了相关指导性意见,要求协会围绕脱贫攻坚和建党一百周年两个主题发力,创作出民间文艺的精品之作。
袁杰伟表示,协会将执行值班制度,每年将召开不少于四次主席团(扩大)会议,其中一次全体理事参加。争取今年在《时代文艺》出版娄底文艺专号,同时,启动向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娄底民间文艺作品选》的编撰工作。组织会员开展创作采风活动,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省级梅山文化基地合作,举办全国性的梅山文化论坛等活动,推出优秀的梅山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成果。主办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民间文艺创作。开创我市民间文艺创作的新局面,助力娄底文化强市,助力脱贫攻坚,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份民间文艺的厚礼。
123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