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儿歌选(40首)
谢五八
梅山人几乎都是唱着梅山儿歌长大的。在唱着儿歌时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大人教我们就怎么唱,只是觉得顺口、好玩。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也一步一趋地教子女唱儿歌,没有细想儿歌中所包含的社会信息。其实,梅山儿歌随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更新,因此她最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形态、社会文化背景、民风民俗和不同环境中的童欢童趣等梅山社会生活,是研究梅山文化最好的原生态教材。
儿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参与者既有儿童、少年本身,也有成年人、老年人。儿歌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称呼,如童谣、童子谣、儿童谣、小儿语、童子话、儒子谣等。它的韵律优美,词句长短活泼,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又短小精悍,易于诵唱,特别是梅山儿歌用方言俚语,唱起来更感自然、亲切。而且内容广泛,选材不拘一格,能扩大儿童的视野与知识面。儿歌的语调还诙谐幽默,能调动吟唱者的浓厚兴趣。
今分类选编四十首儿歌,以飨读者。
一、反映亲情关系类(8首)
亲情类儿歌在梅山儿歌中的比例是最多的,也是最能反映民风民俗和社会形态的。研究梅山历代的这类儿歌,使我们不仅回到了童年时代,而且能使我们感触到不同时代梅山儿童的真实生活。
1
麻雀崽,尾巴长,
讨了婆娘不要娘。
娘爷是蔸故世草,
婆娘是个宽心宝。
2
麻雀崽,尾巴长。
担起伞,送姨娘,
姨娘送到梅子塘。
去时梅子青,
转来梅子黄。
摘个梅子尝一尝,
眼泪汪汪挂到娘。
挂念我娘路也远,
麻篮担水两头空,
竹蒂筒担水到如今。
3
妹几崽,吉几崽,
妈妈冇奶婆婆代。
奶壸干,就呷饭。
奶壸满,呷得响。
4
麻雀崽,跳呀个跳,
跳到姐姐屋端头。
姐姐姐姐你莫笑,
如今老弟当了叫(叫化子,这里指遭了难或贫困僚倒)。
冇得钱,米也要。
冇得米,荞籽麦籽也要。
5
麻雀崽,翅膀提也咯提,
家娘骂我咚冻皮(拖沓)。
咚冻皮,咚冻皮,
我有谷粜,我有马骑,
哪个当得我咚冻皮。
6
麻雀崽,麻一麻,
娘烧火,女织麻。
织块麻布打发爷(音“牙”,指父亲)。
爷在南京搭信回,
千万莫打我的姣姣女,
女儿是朵眼前花。
三天回来是个客,
四天回来撒糍粑。
撒就撒个满天花。
忘了茅屎背的(茅坑)婆婆冇有撒,
拿到皮箩扮两扮(摔)。
扮就扮只黄鸡烂(母鸡),
罐子煮,筷子夹,
夹就夹到茅屎背的敬菩萨。
菩萨打个屁,呷了冇点力。
7
黑鸡妇,算红郭(下红皮蛋),
家娘骂我养个死血砣。
家爷(读“伽牙”)讨保说活络活络,
好皮箩,烂皮箩,都是只箩。
赶快抱回去看婆婆。
8
东一拜, 西一拜
拜到南京见世盖界。
世界多, 捡田螺 。
田螺高脑开白花 ,
姐姐戴金花 ,
妹妹戴银花 。
哥哥骑白马 ,
绊到桥底下 ,
捡匹鹭鸶马 。
娘一边,爷一边 ,
公公奶奶冇一边 ,
担起扫帚打黄天。
黄天底下一眼塘 ,
两个草鱼尾巴长 。
大咯拿到呷里,
细咯留倒讨婆娘。
讨个婆娘懒又懒 ,
灶背的拉屎做柴烧 ,
门背的射尿碜坛子 。
公婆嗅到臊,
跑过来斫两刀 。
公婆嗅倒臭 ,
跑过来揪两揪 。
二、游戏、戏虐类(8首)
游戏与戏虐类儿歌记录着梅山儿童的童年生活,记录看他们的乐趣与“童言无忌”。这部分儿歌往往是儿童们自己创作的,并是在集体活动中说唱的。有些虽是相互戏虐、打闹、骂人童言,但充满了智慧和幼稚劲,有些让人忍俊不禁。
1
点子点波萝,长子唱海歌。
金个银个,湖南一个。
将军跑马,小兵吹岳。
2
甲:我在树上呷板粟,
你在下面流眼泣,
我丢个壳梗下来打到你个陶眼皮。
乙:你跌落下来变成一个残疾。
3
妹子崽,吉子(男孩)崽,
哪里咯,捉到去活不活络咯 。
不活络咯。
何里不活络咯。
爹爹要留倒作田咯,
妈妈要留倒买盐咯,
公公奶奶要留倒发种咯。
4
一斫柴,二斫柴,
斫倒深山虎虫莫落来。
要落来。
落来做么咯,
落来担你咯鸡呷。
拿一只你你呷,少哩。
拿两只你呷,少哩。
拿三只你呷,少哩……
拿一百只你呷,多哩。
到茅屎背的打个牛屎粑粑你呷,
哇!……
5
星子排排,坐在天上莫落来。要落来。落来做么个?落来穿翁给(你的)新鞋。么个新,落花生。么个落,早禾糯。么个早,红米早。么个红,朱砂红。么个朱,脚(公)猪。么个脚,挪脚。么个挪,谷箩。么个谷,草皮菇。么个草,茅草。么个茅,毫毛。么个毫,叫鸡嚎……
6
黄牯崽,水牯崽, 对门田里呷麦籽。麦籽黄,变凤凰。 凤凰飞,变只鸡 。鸡不长,变块饼 。饼不甜,变包盐 。盐太咸,变醋坛。 醋坛苦,变只鼓 。鼓不叫,变杆轿 。轿不抬,变双鞋 。鞋不穿,留到老子扒龙船。 龙船扒烂哩,老子不探哩 。龙船扒好哩,老子老搞哩。
7
沽沽沽,屋里是么个叫?坛子鼓泡叫。
泥鳅鼓泡何里不叫?它在水里。
水里的蛤蟆何里又叫?它的嘴大。
箢箕那么大嘴何里不叫?是竹子做的。
竹子做的笛子何里又叫?它有眼。
糠筛米筛那么多眼何里又不叫?它有边边。
铜锣有边边何里又叫?它是铜打的。
铜打的锁何里不叫?它有须须。
羊牯那么多须须何里又叫?它有脚。
桌子有脚何里不叫?是木头做的。
木头做的木鱼何里又叫?它里面是空的。
钉鞋也有空何里不叫?它是皮做的。
皮做的鼓何里又叫?它是圆的。
太阳月亮咯里圆何里不叫?是天上的。
天上的雷公何里又叫?雷公有仙气的。
庙里的菩萨有仙气何里不叫?
……
叫不叫,顺自然。该叫的叫,不该叫的不叫。
鸡公司晨,鸡妇蓄窝,各司其职,各行其道。
8
鸠鸡画,卖老鸭。卖升米,讨个毑。毑不帮我讨婆娘,背起包衭下益阳。益阳难行路,伢子学织布。织布难丟梭,伢子学唱歌。唱歌难打喊,伢子去做伞。做伞难对杷,伢子去占卦。占卦占不准,伢子去挖笋。挖笋挖不倒,伢子去剃脑。剃脑剃得痛,伢子去打铳。打铳打不响,伢子去订掌。订掌小块皮,伢子去背犁。背犁少块板,伢子学织篮。织篮少根篾,伢子去织扇。织扇少根圭(扇骨),伢子去烧灰。烧灰烧不燃,伢子去种田。种田种税哩(亏了),捉到伢子打得象个贼哩。种田种输哩,捉到伢子打得象个猪哩。
三、童趣类(8首)
童趣是每一首儿歌所必须具有的。在这里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这些儿歌除了具有知识性、明理性之外,趣味性更显得多一点。
1
小公鸡,找哥哥,三岁小童会唱歌。不是爹娘告诉我,自己出门捡支歌。捡支什么歌?咯介
歌 ,介咯介歌!(公鸡叫声)
2
月光光,海光光。挑担水,洗学堂。学堂矮,游学海。学海多,捡田螺。
哥哥骑白马,姐姐嫁安化。娘一边,爷一边,公公奶奶坐前面。
3
红线(阉)鸡,尾驼驼,三岁孩童会唱歌。冇要爹娘告诉我,自己能行捡支歌。捡支什么歌,捡支蚊子打赤膊。
4
燕子崽,尾鸵鸵,一翅飞到益阳河。益阳河里涨大水,满姑娘,洗绫罗。绫罗乖态(漂亮)要钱买,满姑娘漂亮要钱多。要钱多就要钱多,满姑娘喊我亲哥哥。要讨亲就讨亲,请了喜鹊哥哥作媒人。斑鸠哥哥担蓝伞,背屎壳,拉胡琴。田螺固,抬铺陈,威之武之就结婚。
5
鸠竹咵,鸠竹咵(鸠鸡叫声),卖升米,讨个甲(娘)。甲叽甲叽我个娘,不帮我讨婆娘,背起包衭下益阳。益阳街上碰到三个美姑娘,行在前头的喊姐夫,行在后头的喊妹郎,中间那个不做声的正是我婆娘。
6
略籽树开花报春忙,外甥偷看舅母娘。舅舅晓得了何散场,背起包袱下益阳。益阳街上三个雪花娘,头前的喊姐夫,背后的喊我作妹郎,中间脑壳偏里偏里不喊的是我的亲婆娘。
7
梽毛莉,开白花,哪个的姐姐嫁安化。安化山里好擂茶,呷了擂茶纺棉花。
8
蚂蚁崽,蚂蚁娘,打锣打鼓送新娘。黑须蚂蚁吹号子,红须蚂蚁当新娘,威之武之来拜堂。拜就拜成麻花糖,麻麻点点到天光。
五、反映社会形态类(8首)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由人组成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落,就有不同的社会形态。然而,历史是已经翻过去了的社会现象,我们只能从文化遗存中去寻找过去的社会生活形态痕迹。而儿歌就是最好的“活史记”,我们可以从儿歌中发现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以此了解那慢长的人类发展历史。
1
落花生,伴落花(向日葵),八月十五偷南瓜。态马态腔(大摇大摆)偷倒冇人骂。大妹子拿到做嫁妆,细妹子要拿倒陪人卡(客人)。
2
马牯哆哆,莫呷我咯麦苗。麦籽要拿倒过六月,麦杆要拿倒当柴烧。
3
萤火虫,亮晶晶,飞到西,飞到东。飞到我家屋檐下,排排挂起小灯笼,我靠灯笼读诗文。爹爹读了《三国志》,先生却叫我读好《三字经》。
4
黄牛仔,水牛仔,牵到田里犁转转。大哥要大坵,二哥要井坵,剩下的屙屎不起蚯。
5
薯米饭,南瓜汤,呷倒呷倒喊心慌。爹爹要我装三碗,妈妈要我用菜碗。
6
吉几崽,冇得娘,落雪结窖脚光光,跑倒去寻态(大)娘。态娘冇有布,跑倒去寻姨父。姨父冇得针,跑倒去寻外公。外公冇在家,跑倒去寻伯爷,伯爷不管事,跑倒去种柿。柿子死不黄,跑倒去挖塘。塘里冇得许(水),跑倒去打鼓。鼓又打不叫,跑倒去舂对(臼)。舂对冇得敏(米),跑倒去打孔。孔洞冇得杠,跑倒去打仗。打仗立了功,回来就讨亲。讨亲冇得钱,衙门前,屌门前,卵子吊铜钱。
7
揺呀摇,揺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宽心宝,放到身边解忧愁。一天两壸屎,一夜三壸尿,害倒公公婆婆呷恶亏。
揺呀摇,揺到山上砍柴烧。一天捡一担,十天码一推。天睛担柴卖,落雨买柴烧。三吊铜钱打来回。
8
麻雀崽,冇穿裤,屋檐底下寻眼窟,冇毛雀崽天照顾。
看了这些儿歌,等于是看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画卷,什么人情事故、天地人伦、民俗风情、世态万象等跃然纸上。她让我们领略到了历史长河中的梅山风情之梗概,有了窥斑见豹之感。如果能吟唱这些儿歌,那既是一种赏受,更是能让你回到那多梦的童年。